目录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
民族地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乡土化实践范亚丽;刘晓娟;1-4
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中的民族文化融合探究阿依古丽·阿布都热西提;5-8民族法学研究
“一带一路”倡仪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法律保护路径新探杨军;9-15
少数民族就业权法治保护现状及其完善建议傅智文;16-23
民族地区立法司法相结合的法律变通机制构建孙云山;24-27
关于民族文化权利保障法律机制健全的思考王伟;28-31
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互补与融合研究陈晓枫;赵志虎;32-35
少数民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表现形式及特征——以苗族为例马琼;36-40民族社会学研究
少数民族权利保障视阈下的旅游村多元治理——以贵州郎德上寨为例江婉;田艳;41-47
移民城市多民族社区的社会互动与文化融合研究濮敏雅;48-51
少数民族干部学习行为特性的实证研究——以县处级领导干部为对象戴玲;52-59民族学与民族文化研究
摩梭村落研究的四重视角张廷刚;60-66
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危机与应对——基于文化基因视角李明;么加利;67-71
回顾与反思:近二十年中国饮食人类学研究评述巴责达;张先清;72-75
孔子民族观的现代价值应用苏天从;76-79
面向新时代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形象研究:现状、不足与展望刘迎新;张振东;80-83
论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传播路径及其创新罗莎;汪琦;84-87
新环境下少数民族音乐传播路径探索柯丽娜;88-91
试论少数民族音乐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王彦蘅;92-95
广西壮族民歌的保护与发展——基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视角汤则铭;96-99
论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及其传承发展卢其春;李开沛;100-103
都柳江上游苗族鸡羽毽文化源流及其传承意义李永皇;平立豪;104-107
三峡库区祀神歌舞“跳端公”的身体演说与活态保护研究王海涛;108-111
民族文化交融对元代少数民族杂剧创作的影响——以石君宝爱情婚姻剧作品为例胡世强;112-116
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地方性知识建构研究李小刚;117-120
人性和犹太民族性:索尔·贝娄跨文化创作中的美国性突破张宪军;121-124
中国当代藏族女性文学中的生态女性意蕴解读——以梅卓的《太阳部落》为例胡永近;125-128
试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民族文化传统朱恒;129-132
鲁迅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少数民族文学翻译李瑾;133-136
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的内涵挖掘与社会功能解析王欢;137-140民族经济研究
新形势下民族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探析张伟豪;141-144
生态资本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作用机理与政策选择李杰;苏丹丹;李忠斌;145-148
民族文化资本化推动下少数民族村寨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彭积春;149-152
超越商业价值: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的民族启示杜红艳;153-156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及应用昝胜锋;陈旭;157-160
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探究——以云南为例张新洁;161-165民族历史研究
固始汗隐藏在“政教二道”下的政治智慧李宏坤;166-169
唐代边塞诗歌中唐王朝与少数民族的交往研究王芳;170-173
隋唐中原西域人的家承记忆与族属认同郭胜利;174-177
贵州简称“黔”与侗水语支民族的自称班玄;178-180民族教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赵虎;孙国权;代宏丽;181-185
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问题探讨陈鹏;邹俊颖;186-189
全球化经济发展中高校学生民族精神构建举措高婷婷;薛俊武;190-193
少数民族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践行方略研究毛建平;董地;194-197
“互联网+”时代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刘明皞;198-202
试论民族地区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根本途径周自波;廖水明;203-208
民族团结教育的政治性考量和文化性对策徐莲;209-212
新媒体视角下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李强;213-216
基于MOOCS培训的民族院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李秋芳;217-221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研究沈定军;222-225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路径研究张静;田荣军;226-229
全球化时代民办院校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管理的困境与出路雷军莉;230-233
异文化环境下民族学生的心理引导——以内地西藏班、新疆班学生为例马真;234-237
少数民族特色合唱教学的重要性及其改革述略徐敬珉;238-241
传统读书法对现代彝语文教育的启示赵海红;242-246
贵州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徐俐华;247-250
投稿须知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