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
“沟通民族情感”的桥梁:中央民族访问团在贵州调研的情况考察丁芮;1-4
民族政治视阈下的民族问题治理欧阳康;熊翔宇;5-8民族法学研究
少数民族农业生态补偿制度优化与完善刘琦;9-12
经济法下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郑海英;13-17民族社会学研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支持黔西南州石漠化治理洪晓洋;张明善;18-22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下的民族地区生态建设探索曹红玲;23-26
民族地区工程移民的少数民族特性分析卢倩;27-31
“精准扶贫”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物流发展探究曹刚;32-36
灾后羌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实证研究秦美玉;吴建国;37-42民族学与民族文化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文化现实问题与机遇把握李美娴;43-46
世界生态文明视域下的草原生态文化创新理路——基于融合与共生理念高维峰;47-51
少数民族音乐与城市音乐摩擦的“度”与“量”李壮壮;52-55
全媒体时代民族音乐的传播与优化策略研究楚小利;56-59
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功能及其优化设计研究余少萤;卢恩成;60-63
文化交流视角下少数民族音乐发展轨迹探索岳睿;胡庆生;64-67
湖湘地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传承的路径研究王育霖;68-72
荆楚文化圈薅草锣鼓音乐文化层的成因分析杨胜兴;73-76
少数民族音乐舞蹈的旅游价值实现——以湘西土家族摆手舞为例彭芳;77-80
佤族木鼓与木鼓舞文化的价值与传承探究张志华;81-83
巴塘不同社会群体对藏戏认知态度的调查与研究蒋建华;刘燕;德拥;84-90
浅析藏族“锅庄”的多元文化特征易辛;唐艺井;何苗;91-94
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特征及其传承新解张小龙;丁雨;95-98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及审美表现研究穆丹;99-102
少数民族体育生态伦理的文化渊源与价值拓展刘明军;吴明华;陈金鳌;103-106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改善对策于艳;107-110
贵州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研究唐新江;余兵;111-114
互联网+时代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化传播李珂;115-118
人类学语境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认同与文化构建董世彪;119-122
产业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机制研究陆永江;郑孟君;123-126
粤东凤坪畲族文化的复兴与发展罗爱花;127-130
四川阿坝羌族刺绣传承困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况成泉;131-134
少数民族元素在中国画创作中的应用研究王超;孟凡行;135-139
基于文化交流的少数民族文化对外翻译研究赵军;140-143
少数民族文化翻译中的意象重构与策略选择蒋领敏;144-147
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理论新探索——读《多民族国家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马建福;马成明;152-158民族经济研究
新时代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全面振兴策略研究吴宜财;李俊杰;159-164
民族旅游地区乡村振兴的“西江模式”:生成逻辑、演进机制与价值表征张洪昌;舒伯阳;孙琳;165-168
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与思考邓博文;169-175
云南经济面临的“发展陷阱”问题研究梁青青;176-178民族历史研究
翎顶赏赐制度与清代布鲁特治理新探张伯国;179-183
茶名释考——兼谈西南各族对中国茶业的贡献耿中耀;皇甫睿;杨秋萍;184-189
民国时期西南民族地区教育困境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张寅;190-193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字研究
侗语声调演变的合并趋势探析龙润田;194-199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数字化”保护探索——以西北部分民族语言为例张静;李醉海;200-203
我国藏羌彝走廊民族学生“双语现象”的运用环境分析龚婷;孙洪;204-208民族教育研究
多元文化视角的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教育研究巨静;周玉忠;209-213
现代大学治理视角下民族院校行政管理的优化研究张建新;214-217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全纳属性与少数民族的教育公平戴一飞;218-223
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探究王振宇;224-227
从大学生认知及传播渠道分析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策略郑璇;228-231
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政治体系的三重路径张春叶;232-236
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李玮;237-240
贵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与优化分析——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杨军昌;周惠群;241-246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地方高校民族学生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研究欧小艳;247-250
地方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态度与效果分析王雁雁;闫艳;251-254
投稿须知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