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西藏政策演变探析——以六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为中心魏少辉;1-6
反思与建构:新疆维吾尔族民众国家认同研究——基于文化视角原新利;贾军;7-10民族法学研究
中国边疆陆海统筹治理的法治问题探讨宋才发;格根图雅;11-16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自治地方对外贸易的法治保障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张磊;17-20
民族地区刑事习惯法对平安中国建设的作用探究叶亚杰;21-24
遗产保护法视角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张伟涛;25-29
少数民族区域高校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缺失问题探讨李勇;刘明;30-33民族社会学研究
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的社会治理:流动公共服务赵妮妮;靳连冬;34-38
新时代蒙古族村落富余劳动力群体的流动趋势阐释吕洋;39-43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格局生成的路径探究吴志敏;44-47
东乌珠穆沁旗定居牧民的家庭策略与多元合作张昆;48-53民族学与民族文化研究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逻辑思考——基于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背景吴开松;王昱;54-57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合唱艺术发展中的传承与探讨马安平;58-61
传播学视域下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路径研究李丽;肖英群;62-66
灵魂深处的吟唱——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文化中的遗韵价值研究古春霞;67-72
全球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走向研究王存良;73-76
民族地区遗产地保护性建筑的实践——守护与生成陈琳;宋永志;77-81
新时代背景下民族音乐传承的功能转化与责任担当邓婷;谭红星;82-85
贵州民族文化品牌创建刍议——以多彩贵州为例彭验雅;刘雍;86-89
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文化选择李云轩;90-93
“表形”与“表意”构建下民族建筑特色的时代临摹郭泳儒;94-97
试论新时代舞蹈的民族特异性、生态环境相关性及其保护张大光;杨喆;98-101
瓦尔俄足节歌舞文化震后现状及保护策略研究范燕华;龙有成;102-105
新媒体时代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传播与交流模式研究鲁小艳;106-109
神判之“理”——以清水江流域为中心的考察龚晓康;110-114
布依族数学文化研究——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孙健;115-119
畲族服饰中传统元素的文化内涵以及应用研究吕亚持;方泽明;120-124
用现代装饰语言解读贵州苗族蜡染图案的审美内涵栗嘉忆;125-127
民族音乐艺术传承创新中的文化引领田军;128-131
论西南民族体育文化的地域性姜军亮;132-136
新“田野”语境下少数民族美术创作的介入和视域邱璟;137-140民族经济研究
文化“异质性”的民族特色产品贸易研究吴良德;141-144
民族地区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融合路径探索——以贵州道真自治县为例骆行;王志章;145-151
新疆多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评价张新友;152-157民族历史研究
夷夏之间:宋元明时期的播州社会李飞;158-164
汉朝政权对西域民族地区经略的革故鼎新郑言午;165-168
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董文强;169-172
缅甸大其力市滇籍汉人的族籍变更与生存策略高士健;173-177
云南大理杨氏刻工的家族谱系与刻石传统赵成杰;178-182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字研究
云南德宏州杂居区小语种群体语言使用特点分析范丽君;183-186
汉字与周边民族文字形态之间的偶然及必然相似性分析邓慧爱;187-191民族教育研究
民族团结教育中的包容策略武智;192-195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李振华;陈松林;196-199
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路径探究黄鹤;路日亮;200-203
网络智能环境下民族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探析刘飞轮;204-207
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李秀萍;208-211
英语全球化对语言生态与民族文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吴娟娟;唐军;212-215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宋晶;216-220
微文化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研究张口天;221-224
国际化环境下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分析耿霞;225-228
互联网时代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发展路径与语境高野;张渊;229-232
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王婷婷;233-236
少数民族文化翻译的受众迎合策略俞晓红;237-240
论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园本课程开发的困境及其对策袁凤琴;胡美玲;李欢;241-246
生态取向下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吴斐;杨永和;247-250
大数据时代下少数民族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胡亮;251-254
“一带一路”建设视角下的西部少数民族外语人才培养与CLIL模式杨迎华;255-258
投稿须知259